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


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蔣勳聚焦談「祇樹給孤獨園」
2025-06-22
佛光山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系列講座,6月21日再次邀請到連續11年受邀出席的美學大師蔣勳開講,他一開場,便祝賀惠中寺莊嚴落成,彷彿成立新的「祇樹給孤獨園」。蔣勳表示,多年來談過多次《金剛經》,這回特別聚焦其中的「祇樹給孤獨園」,帶大家重新認識這片佛陀說法的土地。從佛陀出家的故事談起,延伸到德國作家赫曼赫賽筆下的悉達多,並分享自己創作與展出的藝術作品。現場1,300人聆聽,網路觸及人數近11,000人。
蔣勳述說祇樹給孤獨園命名原因,以及成為佛陀講經說法之處的由來。傳說中悉達多太子成婚生子後,開四城門見生老病死,於是29歲時為了解生命的無常,割髮出家修行,這是後人熟悉的佛陀故事。
蔣勳推薦大眾閱讀德國作家赫曼赫賽所著《流浪者之歌》,或譯為《悉達多求道記》,敘述一位尋常的擺渡人學會聆聽河流的聲音,悟道的過程。這是非佛教國度人士從人的角度,敘述悉達多未成道前,修行所經歷的磨難,如同人的修行也是需要經歷過很多艱難的。
蔣勳以藝術演繹《金剛經》,他介紹台東池上蔣勳書房展出金剛經《夢幻泡影》、董承濂的磁懸浮裝置作品《白洞》、曾永玲千錘百鍊的金工演繹的作品。台南和通蔣勳書房,展出金剛經的《應無所住》,此蔣勳第一次展出為父親抄寫的《金剛經》,還有曾永玲〈應無所住〉,董承濂〈八十八吉祥之頓悟的勝利鐘〉。以及池上穀倉藝術展,蔣勳手抄〈金剛經〉書法,曾永玲《諸相非相》,董丞濂〈我執與無我的法輪〉。蔣勳表示,他與兩位藝術家,各自用自己的方法,表達對金剛經的理解。
蔣勳講述在2024年完成的最新作品〈祇樹給孤獨園〉畫作,創作時如何思索構圖的過程,他說,祇樹給孤獨園不見得在印度菩提迦耶的廢墟,應無所住而生其心,也許就在自家陽台上。目前作品展覽在台中的時善慧館,從6月13到30日開放參觀;另外在台中中央書局展出《祇樹給孤獨園系列二》,從6月13日開始展覽至8月17日,歡迎大眾前往參觀。
蔣勳的助理阿佑,在最後用吉他彈奏出輕快的旋律與動人歌聲,帶來自創曲〈春柔與悄然出現的夏日〉,歌詞是阿佑閱讀完「祇樹給孤獨園」而創作的,他說春柔就如同生活中遇到困難時,會帶給自己安慰的人,他也思考悉達多是否也曾在春天時緩緩地走在河邊並看這月亮,了解自己如何愛這個世界呢。
此次講座吸引不少忠實讀者前來聆聽,甚至有粉絲專程從大陸前來支持。其中聽眾蔡素珠分享,自己與蔣勳老師有著深厚的因緣。她回憶30多年前,蔣勳剛從法國返台並在東海大學任教,受邀到他們公司演講,從那時起便開始關注這位藝術家,至今已閱讀他所有著作。她形容蔣勳:「年輕時像李白,現在像王維,人生的過程又像杜甫。」他用溫柔、不批判的筆觸,書寫出對社會、關懷各族群與池上農民等等的議題,他人生的轉變也反映出許多人會經歷的過程。
蔣勳述說祇樹給孤獨園命名原因,以及成為佛陀講經說法之處的由來。傳說中悉達多太子成婚生子後,開四城門見生老病死,於是29歲時為了解生命的無常,割髮出家修行,這是後人熟悉的佛陀故事。
蔣勳推薦大眾閱讀德國作家赫曼赫賽所著《流浪者之歌》,或譯為《悉達多求道記》,敘述一位尋常的擺渡人學會聆聽河流的聲音,悟道的過程。這是非佛教國度人士從人的角度,敘述悉達多未成道前,修行所經歷的磨難,如同人的修行也是需要經歷過很多艱難的。
蔣勳以藝術演繹《金剛經》,他介紹台東池上蔣勳書房展出金剛經《夢幻泡影》、董承濂的磁懸浮裝置作品《白洞》、曾永玲千錘百鍊的金工演繹的作品。台南和通蔣勳書房,展出金剛經的《應無所住》,此蔣勳第一次展出為父親抄寫的《金剛經》,還有曾永玲〈應無所住〉,董承濂〈八十八吉祥之頓悟的勝利鐘〉。以及池上穀倉藝術展,蔣勳手抄〈金剛經〉書法,曾永玲《諸相非相》,董丞濂〈我執與無我的法輪〉。蔣勳表示,他與兩位藝術家,各自用自己的方法,表達對金剛經的理解。
蔣勳講述在2024年完成的最新作品〈祇樹給孤獨園〉畫作,創作時如何思索構圖的過程,他說,祇樹給孤獨園不見得在印度菩提迦耶的廢墟,應無所住而生其心,也許就在自家陽台上。目前作品展覽在台中的時善慧館,從6月13到30日開放參觀;另外在台中中央書局展出《祇樹給孤獨園系列二》,從6月13日開始展覽至8月17日,歡迎大眾前往參觀。
蔣勳的助理阿佑,在最後用吉他彈奏出輕快的旋律與動人歌聲,帶來自創曲〈春柔與悄然出現的夏日〉,歌詞是阿佑閱讀完「祇樹給孤獨園」而創作的,他說春柔就如同生活中遇到困難時,會帶給自己安慰的人,他也思考悉達多是否也曾在春天時緩緩地走在河邊並看這月亮,了解自己如何愛這個世界呢。
此次講座吸引不少忠實讀者前來聆聽,甚至有粉絲專程從大陸前來支持。其中聽眾蔡素珠分享,自己與蔣勳老師有著深厚的因緣。她回憶30多年前,蔣勳剛從法國返台並在東海大學任教,受邀到他們公司演講,從那時起便開始關注這位藝術家,至今已閱讀他所有著作。她形容蔣勳:「年輕時像李白,現在像王維,人生的過程又像杜甫。」他用溫柔、不批判的筆觸,書寫出對社會、關懷各族群與池上農民等等的議題,他人生的轉變也反映出許多人會經歷的過程。
最新消息
佛教圖像、音聲與文字弘法學術發表 探討佛法多元傳播
2025-08-17丹佛高中新進教師培訓營 佛光人交流教育理念
2025-08-17佛光人參與警察站會議 警民合作增加治安維繫
2025-08-17菁英盃鏖戰 普中女籃展現堅韌意志
2025-08-17務邊佛光人雨中禪修 體會自在轉念智慧
2025-08-17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理監事聯席會議 榮耀成果實至名歸
2025-08-17道不盡的感謝 普中畢業好苗子手寫卡片獻給星雲大師
2025-08-17比利時佛光山Veggie Run 健步運動舒展身心
2025-08-17「藏海無涯‧大藏經通俗講座」首場開講 關注藏經藝術文化傳承
2025-08-17暑期班圓滿落幕 學生展現自信與才華
2025-08-17
相
關
消
息
與星雲大師再一次靠近 東京論壇回顧星雲大師的智慧與風範 2025-07-23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齊豫與李建復攜手嗨翻全場 2025-06-30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歐麗娟詮釋紅樓繁華大觀園外還有整座人間 2025-06-29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陳怡蓁與陳義芝解說驀然回首的辛棄疾 2025-06-26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王文靜談住在喜馬拉雅山風光 2025-06-25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陳月卿分享如何升級自癒力 2025-06-24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謝震武暢談活出上善若水的人生 2025-06-23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曲全立勇敢追夢超越自己 2025-06-21